如何赋能“三大赛道”高质量发展,看看这三场专题研讨会怎么说?

2025-01-06 14:53来源: 浏览:
随着前沿技术不断突破、行业结构加速演进、集群发展态势明显、政策支持显著加强,我省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及半导体“三大赛道”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日益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5年1月3日至1月5日,由省科创公司、国控投资公司举办的2025年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及半导体专场投资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行。来自安徽省国资委、安徽省发改委、合肥市发改委、阜阳市发改委、蚌埠市发改委、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负责人,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协会、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合肥产投资本、隐山资本、一村资本、洪泰基金、毅达资本、基石资本、蔚来资本等行业专家代表分享智慧与洞见,共同探讨推动“三大赛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三场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依次拉开帷幕。集团董事会秘书,国控投资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省科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中望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及半导体三大行业,正以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空前的创新潜力,逐步成为发展壮大我省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引擎。期待以此次专题研讨为契机,针对赋能“三大赛道”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汇聚政企研学金等各方智慧与力量。

新材料:从制造,到“智”造

阜阳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敬分享了阜阳市新材料产业推介情况。近年来,阜阳通过做大做强煤基、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硅基、磁性、铝基、电子材料、医药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全力实现从阜阳制造到阜阳“智”造的跨越。未来将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蚌埠市新材料专班负责人孙锦波介绍了蚌埠市新材料产业整体情况、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布局考虑。他表示,针对新材料,蚌埠已形成以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电池新材料、新材料装备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将抢抓多方机遇,放大国际新材料大会的叠加效应、加快打造皖北零碳新材料产业园、深化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成果。
合肥产投资本投资代表黄磊认为,新材料产业是一个涵盖广泛、潜力巨大的复合与交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其在国产替代、海外并购以及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的发展动态,积极布局相关领域,以获取长期的投资回报。
隐山资本投资代表谢丽莎认为,相较于整体制造业,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更大,从投资角度来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核心材料和产业链下游的应用材料更值得关注,“自主可控”与“关键应用领域需要”将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命题。
生物医药:看未来,见当下
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杰阐述了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现状、规划与2025年重点工作。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呈“两核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龙头企业外溢效应初步显现,但与先发城市相比,关键设备制造、原料生产等重要环节需要加强。2025年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平台建设、打造标志产品、强化场景供给、优化产业生态。
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自荣介绍了亳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发展布局。她表示,随着老龄化加速及全民健康意识加强,中医药在治慢病和治未病领域优势尽显,民众对中医药文化与产品的认可度持续上升,但仍然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随着市场对优质中药材需求量扩大,产地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中药材市场需要适应新变化与新趋势。
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高级研究院宋明虎围绕人工智能助力小分子制药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做主题演讲。他认为,放眼国外,越来越多的AI辅助制药公司趋向于生物学、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技术融合,虽然目前发展仍然相对缓慢,但未来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就是生物世界的数字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开发的商业模式一旦普及,将进一步减少前期药物研发的高昂成本。
一村资本合伙人孟莉萍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现状与趋势。她表示,中国创新药企基本已走过研发创新周期的第一阶段,即将进入商业化+国际化新周期,出海交易和药品销售逐渐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随着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收紧,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洪泰基金执行董事丁超阐述了医药投资的逻辑与思考。针对中国创新药行业医保定价难、融资难的问题,他认为破局的关键有二,一方面要挖掘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避免扎堆内卷;另一方面要探索NewCo新模式,企业积极出海。在投资方向上,锚定真正能够解决临床痛点,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
毅达资本合伙人孟晓英分享了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及投资策略。他表示,集采时代增量看空间,存量看结构。增量空间方面,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与医疗消费升级观念的改善,自费医疗市场有望成为医保外的有力补充;存量结构方面,医改也将引导产业链实现从进口到国产、由仿制到创新、由辅助到刚需、由渠道到产品的变化。
软件及半导体:“芯”发展,“芯”未来
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陈军宁以“创新,自主——国产芯片发展之路”为题,深入阐述了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形势和发展趋势。他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受到的阻碍,指出庞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优势,在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阻碍的背景下,需要坚持经济全球化、坚持自主创新,探索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开辟新赛道、打造新生态,建立良好的国产替代生态环境。
安徽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副处长汪晓胜认为,聚焦软件及半导体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仍处于攻坚爬坡过程,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本、平台集聚资源的作用,坚持“双招双引”与自主培育相结合,做强龙头与创优生态相结合,增强风险挑战应对能力、产业布局优化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关键环节配套能力、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合肥市软件及半导体专班负责人周若琼就全市软件及半导体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产业布局等作介绍。他表示,近年来合肥集成电路产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初步构建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核心工具及设备材料完整产业链,下一步将加强产业研究谋划、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完善产业生态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基石资本投资董事刘传鸿从行业整体趋势出发,分享了半导体行业投资策略。他表示,随着国内半导体主要环节已经初步国产化,投资行业面临的是底层、长期、不可逆转的结构化投资机会,需要围绕国产化替代、国际竞争、主流半导体赛道创新引领的“三部曲”,全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
蔚来资本董事总经理吕元兴就软件及半导体发展现状及趋势作投资策略分析。他认为,半导体是长周期,高附加值,强带动效应的行业,是国内最具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行业投资应当聚焦具备核心壁垒或国产化率较低的半导体企业,并对智能电动汽车和AI等最具增长潜力的应用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谋定而后动,笃行以致远。本次研讨会不仅分享了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及半导体“三大赛道”的产业趋势与投资策略,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通过专家的精彩分享和深入讨论,与会者对“三大赛道”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凝聚了助力产业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集团资本运作与投资管理部,公司领导班子、总监总助、各部门负责人,省科创公司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上一篇:国控资产公司赴滨湖集团调研交流
下一篇:省水电公司开展水电站冬季大检修